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第6週:How to Build A Better High School (2)

希望團結的需要,不只是行動的步驟。在布希政府有一個「No Child Left Behind」計劃,高中的更多的職責是透過要求學生在核心學科方面的年度考試,顯示在他們一般成績的進步。在2月的國際教育峰會,總統和企業領導人集中於高中學校課程如應引大學和工作的需要。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茨說,「高中已經過時了。」他用另一種建議,更小的學校,主要慈善的目標,來自Bill & Melinda Gates 基金會去支持1500 新的高中。
工作職場越來越需要具有大學學位資格的學生,所以許多高中的革新任務便關注於使更多學生擁有進入大學的準備度,因此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排行榜在2005年藉著將納入AP 與 IB測驗的學校作排名,以一種較廣泛的比較方式檢視學生進入大學的準備度。然何謂AP及IB?其分別為大學先修課程 (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s)及「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適合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們修讀。在學科中有優越表現的學生們,會獲得可以申請進入全世界各大專院校的學分,著名學府如:英國的牛津、劍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及美國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大學均給予IB畢業生諸多入學加分。二者的差別在於,選修AP課程的學生是選擇單一學科,而有IB的學校,每位學生所上的每一門課都採用AP標準。
一些新又小的特許學校,例如美國亞利桑那州的BASIS學校,聖克魯茨的Pacific Collegiate School,要求全體學生選修AP課程。紐約的Bard 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 和其他相似的學校計畫招收高中青少年在全時的大學課程。但是即使有活力和創新的改革高中, 也有不容易改變的事情。其中有一項青少年行為的研究,針對400,000名加利福尼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的新生調查,在洛杉磯報告只有34.3%的2004年大一大學新鮮人,每周花6或更多時間在做高中的家庭作業,比1987年下降了47%。

相關網址:http://www.washingtonpost.com/wp-dyn/content/article/2005/05/10/AR2005051001100.html

心得分享:
Lesssem(1990)提出發展型管理的觀念(Development Management),借植物的土壤、跟、主幹、枝葉及果實等實務實務概念,以學校為組織為例進行說明:1在土壤部份,強調自我實現的人文價值觀;2在根的部份,引用生物學及生態學的進化關,強調扎根的工作。就學校而言,其主要內容為:知識管理(資料-資訊_知識_智慧)、E化管理(透過數位化將資料進行儲存、管理,並加以分享及運用、QC管哩、績效管理(PDCA);3在主幹部分:強調人文關懷、專業創新及國際視野等核心主軸;4在枝葉方面,強調透過組織的有效運作,以達成組織目標;在果實方面,則強調全方位的學習及創新。
其後,Senge更提出了第五項修煉,其發展步驟為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團隊學習==>發展遠景==>系統思考,透過這個歷程能增長教育人員能力,然而透過這一系列的種子教師訓練卻可能造成該名教師負荷過重而離職,是以,透過校長領導菁英團隊的方式較為適合,此係往後培訓教職人員時所應注意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